栏目导航
hth体育入口:漳平古八景
来源:hth体育入口 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9:51:40
hth客服入口:
吾乡漳平,山川俊美,八景荟萃。东山塔于明崇祯年间肇建,又于21世纪初重建时,壁堵或基座围栏均雕刻漳平八景图。2025年(阴历乙巳)新春佳节,余兴之所至,约三两文人雅士畅游东山,众议登塔望远。吾等拾阶而上,登临塔顶,古人所述美景犹记忆犹新:“俯视清溪,遥排翠岫,凭栏一望,江山烟霭,映带城市,诚胜概也。”而余之目光,又环视菁邑大地,穿越时空,“望”见古八景。
眼前的长虹卧波曰“龙江虹渡”。明正德九年(1514年),知县徐凤岐在筑城时,于县南龙江潭造船24只,铺以板,链以铁,构筑浮桥,不仅是出城主通道,并且成为斯邑盛景,“宛如虹然”。浮桥在运用458年后为漳平大桥替代而撤除,邑人惜之,记忆犹新。所幸,21世纪初,一座精巧的步行桥又似一道彩虹雄跨九龙江,尤其是夜幕降临时,彩灯闪耀,波光影子,更是美轮美奂,“龙江虹渡”再现新俊颜。
西望高超寺山曰“高超周眺”。高超寺山亦称龙停山(也叫龙停寨),为邑之雄臂。此山海拔408米,“登之则众山排闼,一眺而收”。意为登上龙停山,众山风光像撞开眼门似的,扑面而来,尽入眼皮。记不清多少次登临了,每次的感觉: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若君临于此,阅江览城,犹赏画卷,眼下之城:群山拱卫,山中有城,城中有山;一江两岸,玉带盘绕;贩子街衢,门庭若市;老城新区,比翼齐展;六桥飞架南北,九龙江通途化通途。
目光跳过龙停山,搜寻到溪仔口水电站大坝不远处的九龙江大拐弯,有个碧龙潭,俗称百二潭,古设碧龙潭渡。这儿水深澄碧,曰“碧潭澄鉴”。相传“有龙居之”,也成了古人祈雨显灵之处。又传“岸有佛踪”,古有亭庙,其“碧潭澄鉴”古牌子犹存;岸边的龙宫山林木苍翠,其石壁上有一眼清冽的泉流,常年不断,是泡茶的优质水。现在碧龙潭已成水电站湖库,古亭庙、清泉等也只能靠幻想了。
极目南眺,在居仁里与永福里(今石坂坑与箭竹坪)交界处,有挺拔的两个山尖拱卫着一个更高的山尖,称三尖山,崇峰叠峙,林木苍翠,风光清奇,其形如鼎,曰“苍尖列鼎”。该景在县南三十里外的石坂坑,山尖海拔1415.3米,这是从漳平城可以正常的看到的四周山峦中的最高山峰,煞是壮丽。古代堪舆家以为,此为文笔峰,主一邑之文采和文脉。东山塔和榉子洲振文塔的塔尖,古人亦当作是(人工)文笔。
目光从文笔峰稍往左移,与其坚持的笔架山(属山羊隔)中心是瑞都溪涧。这条溪涧在石坂坑有处落差很大的三叠瀑布,古称“鹤湖仙瀑”,亦称三溪林。这儿山势峻绝,高山流水下跌而下,涌泉成湖。有榜首宫、第二宫、第三宫。寻龙祷雨者,攀跻可到二宫。云雾油然,入者凄冷。时有白鹤飞升。因为环境和气候的改变,“白云载鹤去悠悠,只见飞泉作瀑流”。即便是瀑流,也无法与古代相提并论了。
面北远眺,乃为石鼓山,也叫国公山,海拔987米,为县之北嶂,志称县龙行为处。此景去县二十里,有石如鼓,围可十余丈,相传风雨时,鸣而有声;又山石多仙人迹及牛羊脚印,皆深化不灭,称“石鼓迎仙”。这儿留下了仙翁、仙童、青牛与石鼓、石将军的美丽传说与遗址,又有元代通真殿(岩泉寺)、古钟和清泉等。风光无限好,近在咫尺间,是身心疲乏的城里人参观、礼佛、探古的好去处。
视野跳过国公岐(山),抵古之友善里。沿着新桥溪,在仓坂村鱼邦坑(古称鱼龙津)自然村,有处三清湖,景奇而清,曰“龙津三清”。自高山发源,涌为石湖,瀑布而下,叠联三潭,白漈绿湖,凉快景幽,相传有龙迹仙迹。三清湖确是奇山异水,涧谷峭壁有长达数丈如舌赤石,俗称龙舌石,水沿石舌飞跌似白练。沿涧还有石鼎、石炉、古圳、石磨等奇迹。人们感同身受如入仙境,古人所谓有龙迹仙迹,或许其意就在此。三清湖名犹三清山,含玉清、上清、太清三位尊神元素,更显风光清奇,弥漫着道教气氛。
视野溯新桥溪而上,抵达西埔村。看到自西洋而入的碧灵山“黛色青翠,高凌霄汉;秀拔端耸,葱碧茜丽”,此景曰“碧灵启秀”。这座看似往常的山,“龙、漳二邑,文风初发皆肇于此”。本来,龙岩县最早的两进士之一、北宋刘棠家的大门正对着碧灵峰,相传其父刘弼、其子刘琮(聪)亦登进士,故有“流溪头,彭城厝,父祖孙,三进士”之美传;而漳平开县榜首个进士曾汝檀,其老宅地点的曾坂(古称邓林)之山,亦“自碧灵山分脉”“直抵邓林”。
漳平,三山雄结、九水汇流,山水融合、造化神秀,孕育出古八景。此山邑之形胜,可令揽风光者乐,又可品人文况味。
- 上一个: 锅炉_资讯_新能源网
- 下一个: 2025年中国电磁炉市场:技术迭代、消费升级与产业生态重构的深度洞察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