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导航
hth体育入口:不服不行!因为生产力太足中国的城市垃圾竟不够烧了
来源:hth体育入口 发布时间:2025-11-20 16:44:49hth平台入口:
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:以前咱们总听说“垃圾围城”,城市都快被垃圾给埋了,可现在,不少地方的垃圾焚烧厂居然嚷嚷着“吃不饱”,开始为找不到足够的垃圾而发愁。
大概在二十多年前,也就是2000年那会儿,全国的垃圾焚烧厂掰着手指头数都不到20座。那时候的城市生活垃圾总量,差不多只有现在的45%,解决方法也以填埋为主,“垃圾围城”的压力的确不小。
一项关键政策的出台,就像给这个行业点了一把火:国家明确规定,垃圾焚烧发电能够轻松的享受补贴,每发一度电,就能拿到0.25元的国补,还有增值税减免等一篮子优惠。
简单说,就是企业来投资建设运营,银行提供大部分贷款,地方政府则给出长达25到30年的特许经营权,保证这家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是这片区域的“独家生意”,期满后工厂再移交给政府。
这种模式减轻了地方政府的短期金钱上的压力,加上焚烧比起填埋来说,确实更能减少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,符合环保大趋势,于是,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铺开,速度越来越快。
早在2016年,一些地方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,规划的焚烧厂数量远超实际的需求。等到2020年,许多大城市的垃圾焚烧量已经能完全覆盖掉主城区产生的生活垃圾。
像浙江省,甚至在2021年就高调宣布实现了生活垃圾“零填埋”,全方面进入焚烧时代。
更夸张的是金华市,因为建好的解决能力达到了城乡垃圾总量的1.5倍,为了不让焚烧厂“饿肚子”,竟然开始把多年前埋下去的垃圾又挖出来烧掉。
如今,全国垃圾焚烧能力已达到了惊人的每年3.88亿吨,而同期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总清运量只有2.62亿吨。这中间差了足足1亿多吨的产能窟窿,等着垃圾来填。
于是,全国有大约5%的焚烧炉在2024年停运了大半年时间,一些市政垃圾中转站也出现了“空转”的尴尬景象。
第一招就是“停炉减产”,先省点成本。第二招是“拓宽食材来源”,也就是去买工业垃圾来掺着烧。
工业垃圾热值高,烧起来更“带劲”,但成分复杂,环保管控难度大,而且需要专门的许可证,厂里除了管理层可能觉得是个办法,一线从业者大多很反感,觉得是引火烧身。
第三招,就是像金华那样,翻挖填埋场的“库存老本”,但这主要是未解决一些老填埋场的环境隐患和腾退土地,并非普遍现象。
甚至一些城市的焚烧厂为“抢垃圾”甚至要倒贴钱的同时,可广大的农村地区,尤其是那些交通不便的角落,垃圾处理却又是另一番光景。
因为运输成本过高,垃圾量又分散,不足以支撑建设焚烧厂,很多地方还停留在就地堆肥、简易掩埋甚至露天焚烧的阶段。
于是就出现了“城市缺垃圾,农村垃圾堆积如山”的奇特画面,有些地方的溶洞都被垃圾塞满了。
聊完了宏观的产能过剩,咱们再把目光聚焦到垃圾本身,特别是近几年大力推行的垃圾分类。
很多人看到焚烧厂“饥不择食”,连混合垃圾都照烧不误,难免会产生疑问:既然最后都混在一起烧了,我们前端辛辛苦苦分类还有啥意义?
它可不是随便点着就能烧的。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彻底分解像二噁英这类有毒物质,焚烧炉必须持续维持在850到1000摄氏度的高温。
这炉子点火启动得先烧燃料油来加热,运行过程中如果垃圾不够或者热值太低导致温度不够,也得赶紧补烧燃料油“续命”。
有个极端的例子,曾经有家厂子因为设备故障,温度不达标,短短一个小时就烧掉了20万元的燃料油,直接把管理层吓跑了。
所以,对焚烧厂来说,“不烧垃圾就烧钱”是句大实话,它们对垃圾的渴求,某一些程度上是对稳定热值的渴求。
比如,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后,里面的地沟油可以提炼生物柴油,残渣可以发酵产沼气、养虫或做饲料,这才是真正的“变废为宝”。
而就算最终剩下的干垃圾要去焚烧,因为去除了水分高的厨余垃圾,它的平均含水量能下降35%左右,燃烧起来更顺畅,热值更高,能大幅度减少焚烧厂为维持温度而消耗的燃料油。
冬天为什么比夏天烧得顺?主要是因为天冷垃圾相对干燥。所以,垃圾分类的终极目标,是走向更高层次的资源化利用,而不是简单地满足焚烧厂的胃口。
那为什么现在会出现“前端分类,后端混运混烧”的尴尬局面呢?核心问题出在“后端”。
目前,专门处理厨余垃圾的资源化设施数量,远远跟不上垃圾焚烧厂的建设速度,而且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产业链还不够成熟,很多时候只能做到无害化处理,经济效益不高。
导致在一些地方,分类好的垃圾被运走后,由于没有对应的处理厂接收,最终又被迫倒进了焚烧厂的垃圾池里。
即便在上海这样垃圾分类推行得很严格的城市,也还在探索和建设配套设施的阶段。但这并不能说明分类本身错了,只是说明我们的“下半场”设施还没完全跟上。
但日本垃圾分类极细,他们的炉子是为高热值、成分相对单一的垃圾设计的,到了咱们这,面对混合垃圾就“水土不服”,得先人工分选,不然就烧不好。
还有引进的德国设备,也因为不适应中国垃圾成分复杂、含水量高的特点而频繁故障,甚至导致相关电厂倒闭交不起电费。
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和实践,国产焚烧技术已非常成熟,设备完全自主化,还出口到国外。
而国产炉子最大的优势就是“皮实”,摸透了中国垃圾的“脾性”,不需要提前精细分选也能稳定高效焚烧。从依赖进口设备和“洋专家”,到如今技术自主并走出国门,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。
行业的从业者们,在面对当前的“垃圾荒”时,心情也是复杂的。他们始终认为,这个行业的灵魂应该是“变废为宝”,而不仅仅是“烧掉了事”。
所以他们对掺烧工业垃圾这种短期行为普遍反感,更希望行业能回归理性,避免因过去过度投资造成的资源浪费。
换句话说,业内人士以及广大普通民众,期待的是,垃圾处理能走上一条更健康、更可持续的道路。
当前的困境,恰恰说明了我们过去可能过于依赖“烧”这一种路径,而忽略了垃圾分类所指向的“资源化”这座更富饶的宝藏。
所以,垃圾分类不是没必要,而是太必要了,它是我们走出单纯填埋或焚烧,迈向更高水平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。只是现在,我们卡在了“分类”与“利用”之间的衔接环节。
未来的出路在哪里?可能意味着需要在政策上更精准地引导,避免垃圾焚烧行业继续盲目扩张。
一方面是加快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建设,缩小城乡间的巨大差距;另一方面是加速配套厨余垃圾等资源化处理设施的建设,让前端分类的成果有处可去,真正的完成其价值。
或许,当某一天,我们不再为垃圾“太多”或“太少”而过分焦虑,当分类成为习惯,资源化利用成为常态,才是真正迈向绿色发展的标志。
- 上一个: 国内直通过滤器商场需求概略
- 下一个: 包裹单件别离器2031年全球商场规模将增至488亿美元

